緬懷恩師去世二十周年(1996--2016)
人生百年如夢如幻,轉眼恩師離我們已二十載。每當思及恩師一切仿佛歷歷在目,恩師的音容笑貌時而在腦海中呈現,使我久久不能忘懷。
師父對武術事業兢兢業業,一絲不茍,處事剛正不阿,尚德重義,待人寬厚謙和,樂善好施,他一貫熱愛祖國,熱愛民族,關心國家之命運,是以“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為己任,先生在抗日戰爭爆發時期,時任國民革命軍第五戰區,五十六軍,第七十四師武術總教官。在抗日軍隊里,先生竭力傳授殺敵武技,抓緊訓練抗日將士的搏擊技能。
先生為了國家,為了民族,為了保衛自己的家園同抗日將士一起奮戰在抗日最前線。1937年十月,參加了山東鳳凰店戰斗;11月在臨邑,十二里廟,毛家園等地與日寇展開了血戰;1938年2月參加了收復濟寧的戰斗;同年4月參加了著名的“臺兒莊戰役”;臺兒莊戰役后隨部隊轉戰湖北。1938年9月參加了武漢會戰;在湖北廣濟阻擊日軍,與日軍第六師團展開了殘酷的白刃戰;1939年4月參加了“隨棗戰役”該戰役后,被抽調至“第五戰區干部訓練團”培訓,后“戰干團”改為黃埔軍校第十六期第八分校。先生留校被聘為黃埔軍校武術總教官。在軍校,先生嚴格訓練學生的殺敵本領,為抗日前線培養輸送高級軍事人才,為打敗日本侵略者,把日本強盜趕出中國,貢獻出自己的畢生力量。日軍投降后,先生堅持反對內戰,隱居民間傳授太乙門武功。
我是1971年有緣拜在恩師門下,行修武當太乙門武功。先生德高望重,身懷絕技,內外兼修,尤善技擊,先生得已完整的武當太乙門武功真傳。先生還精于多門武功,長短軟硬兵器無一不精。武當太乙門武功古樸怪異,云手螺旋,以柔克剛,以靜制動,貴化不抗,以整技散,后發制人。
先生相繼傳授我太乙拳、少林拳、三十六手、昆侖劍、九節鞭、風火輪等拳械及技擊要領,為日后傳授神拿散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先生因材施教,一絲不茍手把手的教,不厭其煩的講解,不停地作示范動作,務必要學生能明白理解一招一式之作用。
先生每每施教,動作姿態之優美,步法沉穩之渾厚,拳法怪異,身法敏捷,充分體現了武當太乙門“靜如嚴冬蛇眠,動如電閃雷鳴,形如鯉魚跳龍門”之特點。
先生為弘揚中華傳統武術,振奮民族精神,為武術事業的傳承與發展作出了不朽的貢獻。在我們紀念先生的同時,更應將他終生刻苦敬業之精神,高尚的品德及修養等優良傳統,作為我們永遠學習的榜樣。
在此希望武當太乙門同門共同攜手將太乙門武學文化、武學精髓、武學正能量、積極努力傳承下去,為造福社會、造福人類作貢獻!
弟子:范允立(于長春觀全真龍門精武館)
2016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