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概論及拳譜歌訣
來源:
|
作者:demo01
|
發布時間: 2017-01-18
|
3211 次瀏覽
|
分享到:
形意拳的技法體系歸納成:從上向下的為劈勁;從下向斜上方的為鉆勁;向前直打的為崩勁;撥開敵手用另一只手直擊敵人的為炮勁;用橫力制敵的為橫勁。并以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為理論基礎,更以肺、腎、肝、心、脾等人體內臟相聯系。形成了現在的劈崩鉆炮橫的五形拳。
形意拳的技法體系歸納成:從上向下的為劈勁;從下向斜上方的為鉆勁;向前直打的為崩勁;撥開敵手用另一只手直擊敵人的為炮勁;用橫力制敵的為橫勁。并以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為理論基礎,更以肺、腎、肝、心、脾等人體內臟相聯系。形成了現在的劈崩鉆炮橫的五形拳。形意拳除了五行拳外,還以龍、虎、猴、馬、蛇、鼉、雞、鷂、燕、鷹、熊取其各動物之特長,編成十二形拳,形意拳與八卦掌,太極拳三門拳種被稱為內家拳,是近百年來最盛行的三種拳種。在清未年間,形意拳的李飛羽,八卦門的董海川,太極門的楊露蟬齊名于世,為內家拳的全盛時期。
在民間流傳的形意拳譜很多,如:“九要論”、“內功經”“神運經”“納掛經”“地龍經”孫祿堂的“形意拳”劉殿琛著“形意拳術抉微”李存義著“形意拳譜”薛顛著“形意拳講義”凌善清著“形意五形拳圖說”許笑羽著“形意拳圖解”姜容樵著“形意母拳”、李劍秋著“形意拳門拳術講義”、王禮著“形意拳精義”、李天驥著有“形意拳”。此外尚有許多抄本流傳于世,形意拳的參考資料比各家拳種都多,這也作為形意拳門興盛的一個證據。
形意拳發源于河北,廣傳于全國,各地都有練形意拳的人。盡管形意拳傳播廣,派別多,但是練出的動作皆大同小異,僅在姿式上有大架子,開展與緊湊之分和十二形及十形之別(山西、河北練十二形,河南練十形)
形意拳系由六合心意拳發展演化而來。所謂“六合”是“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是為內三合?!笆峙c足合”“肘與()合”“肩與胯合”為外三合。內三合加上外三合共為六合。六合全能使形神一致,心到手至,意到神隨,以思維支配動作,內外合一,以勇猛、勁整、條件反射快為其特點。
怎樣才能達到六合的要求?
首先要從站樁練起,形意拳最基本的樁是三體式(又名鷹捉)。形意拳譜中專為練三體式寫成一首歌,名為開式歌。歌中按身、肩、臂、手、指、股、足、舌、臀等九部分,分別提出練法的要求。
茲把該歌各部原文列后,原文后提出個人體會,僅供同志們作參考。
身:(原文)前俯后仰,其式不勁,左斜右傾,皆身是病,正而似斜,斜而似正。
以上歌意說的是:“為了保持重心和保持直立動物的特點(大腦與心臟垂直),并保持五弓力的作用,一定要注意不低頭哈腰和左斜右傾,正而似斜,斜而是正,是為了減少受敵面積,增強橫勁,使我手增加長度?!?
肩:(原文)頭宜上頂,肩宜下垂,左肩成拗,右肩自隨,身力到手,肩之所為。
上文指出:頭為全身的最高點,承受著 760mm 汞柱的大氣壓,縮頸會使全身骨節受壓迫,致使人的動作受到壓抑,頭向上頂可使動轉靈活,對肩要求卷且垂,其目的是為使脊背裹園,容易串勁,肩下垂,即放松肩關節,使力便于到手,所謂肩松力到手,胯松勁到腳,便指此而言,再松肩還可利于下氣,人如果肩部高篤橫隔膜自然上提氣便沉不下去。
臂:(原文)左臂前伸,右臂在助,似曲非曲,似直非直,過曲不遠,過直少力。
所謂左臂曲肘前伸,后臂護助,曲中求直,目的是為了按骨斗(),運勁到手,過直則變化不靈,并且容易被敵傷肘。
手:(原文)左手齊胸,右手在臍,后者微塌,前手力伸,兩手皆履,用力宜勻。
左手前伸是通過上鉆下劈至乳齊,右手拉至臍處,這充分表現出劈拳的特點,后手塌勁,前臂垂勁,則將后手之力通過肩脊傳向前手,以增強前手力量。
指:(原文)五指各分,其形似鉤,虎口圓爭,似剛似柔,指要放松,手心要空。
虎口圓撐,勁用意領,腳趾也要用意將母趾與其它四趾分開抓地,欲使力到趾端,須從背上(腳背)遞傳。
股:(原文)左股在前,右股后撐,似直不直,似弓不弓,雖有直曲,每見雞行。
股是指腿而言,是五弓之力中,兩個主要組成部分,股的上端是胯,胯是下肢與主弓(腰脊)相連接的部位,胯放松是為了便于接骨斗(),撐后胯是為了使后腿一弓接上腰力,在發勁時能發魚打挺般的整勁來,由曲變直,目的是先蓄力而后發力,但是必須注意彎曲度不可小于 90C 因曲到直角時,其弓則折,就會失去彈力,王鄉齋先生曾說:“弧角輪豪放,周身無處不彈簧?!本褪沁@個意思。(本節可參照五弓之力部分)
足:(原文)左足直前,斜側皆病,右足勢斜,前踵對脛,隨人距離,足趾扣定。
腳的部位,應注意其橫勁,別將腿擰成麻花,而失去重心。
舌:(原文)舌為肉稍,卷則氣降,目張發力,丹田愈壯,肌容似鐵,內堅腑臟。
舌頂能接任督二脈之氣,生津液,潤腑臟,使全身肌肉堅實,充實丹田,發力增強。
臀:(原文)提起臀部,氣貫四稍,兩腰繚繞,臀部肉交,低則式散,故宜較高。
要做到提肛松腹,肛門要自然上提,必須放松肌肉,否則,將會夾胯,壓迫小腹,而起反作用。
我們在很多拳譜上都能看到“形意拳法八字訣”。頂、扣、圓、敏、抱、垂、曲、挺。不論站樁或練拳式,都應該具備此八字的要求,而八字又各分為三,所以有人把八字訣叫做形意二十四法。茲把八字訣分別列后:
?。ㄒ唬┤敚侯^向上頂:有銜天之雄,頭為周身之主,上頂則后三關易通。(尾閭、夾脊、玉枕)手掌外頂:有推山之功,則氣貫周身力達四肢。舌上頂:有吼獅吞象之容,能導上升之腎氣,下行歸丹田以固命。(接任督二脈)
?。ǘ┤郏簝杉缫郏簞t前胸空闊,氣力到肘。手背足背要扣:則氣力到手,樁步力厚。牙齒要扣:則筋骨緊縮。
?。ㄈ┤龍A:脊背要圓:其力催身,則尾閭中正精神貫頂。前胸要圓:兩肘力全,心窩微收,呼吸通順?;⒖谝獔A:勇猛外宣,則手有裹抱力。
?。ㄋ模┤簦盒囊簦喝缗偹咽?,則能隨機應變。眼要敏:如餓鷹之捉兔,能預視察機宜。手要敏:如捕羊之餓虎,能先發制人。
?。ㄎ澹┤В旱ぬ镆В簹獠煌馍?,擊敵心準。心氣要抱:遇敵有生,臨變不變。兩肱要抱:出入不亂,遇敵無險。
?。┤梗簹獯梗簞t氣降丹田,身穩如山。兩肩下垂:則臂長而活,肩扣肘前。兩肘下垂:則兩肱自圓,能固兩肋。
?。ㄆ撸┤簝呻乓饲汗绨朐?,則為富。兩膝宜曲:彎如半月,則為厚。手腕宜曲:曲如半月,則力湊。皆取其伸縮自如,用勁不斷之意。
?。ò耍┤Γ侯i項挺:則頭部正直,精神貫頂。脊背腰挺:則力達四稍,氣鼓全身。膝蓋挺:則氣恬精怡,如樹生根。
以上是形意拳八字訣,也叫二十四法,它和開式九歌內容相同,只是增減說法稍有區別而已。如按上述兩歌去站樁,不但會站好樁功,而給形意拳練法打好基礎。
站樁的目的是為了鞏固自己的底盤,整飾周身氣血。加強意識與肢體之間的密切聯系,然后再進一步練習拳功套路,以期達到擊技應用上去。
樁功首先要解決重心問題,形意拳的重心是一個銳角三角形的重心。
一、兩腳分別站在垂直線的兩邊,前腳內緣在垂直線左則,腳踵微向外扭,后腳以 45 度角站在垂直線與水平線之間。
二、重力以前 3 后 7 或前4后6比例前虛后實。
三、全身重心;腦子與心臟垂直即百會穴垂直尾閭,恰是銳角形的中心。
以三七或四六的比例形成單重。雙重樁穩,但在邁步時不方便;單重則比較容易變化。
注:兩腿承擔重量相等步法叫雙重如騎乘步。要求看正似斜,看斜似正,是由于形意拳打顧兼備的特點,要求高示過眉,低不過臍,斜身對敵目的是為了減少受敵面積,增強自己手的長度,并保持本身的重心成為有橫有豎的樁步第一要注意兩腳前后距離適宜;第二要注意兩腳一定分別在垂直線的兩側,避免兩腿擰成麻花失去橫勁。
在練法中,有的派別采取合胯,類似南拳擊法,是采取了正三角形的樁法,其特點是樁步鞏固,發力足??傊徽撃呐尚我獾臉恫蕉紱]有離開三角重心。
下面再談談練拳功套路的一些問題。
形意拳的特點是打顧兼備,在戰斗中采取主動的一種拳術,因此就應該嚴格要求每一個細小的動作。是否能在進攻中,時刻不失去防護能力,為此我們就要考慮拳譜中所說的幾個問題:
?。ㄒ唬?、要分清三節
身三節是頭、胸、腹;手三節是手、肘、肩;股三節是腳、膝、胯。在拳術運用上,都應該是稍節領,中節隨,根節催這樣才能衡力無窮。
?。ǘ?、要明白三前:即眼前、手前、腳前。
眼前要明:看清敵人動象,以采取應戰措施。
手前要清:出手要沉著,不開門捉鬼,望風捕影,不使“毛子手”,要練似有人,用似無人,目標要明確,動作要認真。
腳前要空:出腳要找空當適宜的落腳處,要腳踏進敵人中門(即兩腿間)或以螺旋力踏其外門,先懸空其身(使對方失中)再以杠桿力的原理制敵致勝。當然在動手時,如對手封守嚴密,無隙插足時也可重踩其腳。
?。ㄈ?、要時刻保持三尖相對:
三尖是鼻尖、手尖、腳尖。要求三尖成一線,保持住自己的中線不被敵破壞,而向敵人中線進攻。三尖對則能保持本身重心,使敵無隙可乘,三尖不成一線則失去重心,易被敵攻破。
?。ㄋ模?、以三拳制勝:
剪、裹、鉆為形意拳的“三拳”,也稱形意三寶。拳譜云:三拳三棍是天地人生生不已。這是指形意拳的勁的特點和變化。
凡向側拔為剪,向內側橫拔敵手為裹,從下向敵斜上方發出的勁叫鉆。如鉆拳發招時,同時發揮由剪裹鉆的作用。那不僅是向前斜方和左右側的力量,同時還表達出上、下、左、右、前、后等六面勁,恰如太極拳的崩勁和大成拳講的爭力。三拳是形意拳的特點,是保護自己中線的有力措施。
下面談談形意拳的精神鍛煉問題:
形意拳與其它拳種所差異的是,練形意拳要先從精神訓練開始。訓練精神作用,首先要以四稍、四透來培育和加強精神作用。(所謂過去的“神打”就是指精神作用而言。)
四梢在九歌八法中已有論述,茲把拳譜中的四梢贊歌寫在下面,僅供參考。
發為血梢:怒氣填胸,豎發沖冠,血輪速轉,敵膽自寒,發毛雖微,催敵不難。
舌為肉梢:舌卷氣降,雖山亦憾,肉堅似鐵,精神勇敢,一舌之威,落魄喪膽。
齒為骨梢:有勇在骨,切齒則發,敵肉可食,背裂目突,惟齒之功,令人恍忽。
爪為筋梢(手腳指趾甲,也就是指趾端)虎威鷹猛,以爪為鋒,手搜足踏,氣勢皆雄,爪之所到,皆可湊功。
四梢齊,威力生,可變其常態,使人畏懼。
形意拳講四穿(四透)精神,四穿(四透)是:眼要看穿,神要照穿,氣要催穿,力要打穿。如果把四穿精神領會了,神威自發,如虎捕羊,羊見虎威,嚇得不敢動,癱在原地等虎吃。以四穿精神練拳,可使精神集中,使工夫猛進,并可防止低頭哈腰,東瞧西望的毛病。下面我們談一下在練習拳功套路時應注意的問題。
練習套路的目的是為了擊技作訓練,因此,在練功時就必須假想身臨敵前在與敵斗,任何招法動作都在實戰。首先要從精神上貫串四穿意識,精神貫注如臨大敵,要作到雞腿、龍身、熊膀、鷹爪、虎抱、雷聲。從動作上要認真,拳從口出,兩肘不離肋,高不過眉,低不過臍,兩股成順,不擰不別,腳手齊到,行似槐蟲,起似挑擔,沾身重力,出手好似虎摸羊,腳踏中門奪地位,前腳踩后腳蹬,起勢好似卷地風,勁要猛,心要靜,寸步,疾步,贊步三法要明,步法最緊的是后腳及時補勁,永遠保持自身的重心,樁步鞏固。
形意拳最要緊的是要求全神貫注,形神一致才能勁整。形意拳的發力是整勁。拳經寫道:“身如弩弓,手似箭”一語道破了形意拳的發力原理。形意拳的發力動作,是由全身形成五張弓,以五張不同弓的互不相相同的弱射方向,互相牽扯,統一集中于一射點上,以達成整勁,謂之五弓之力。
所謂五弓之力:身為主弓,上肢左右各為一弓,下肢左右各為一弓,主弓中在腰,上肢中在肘,下肢中在膝,主弓與上肢兩弓接于肩,主弓與下肢接于胯,由下肢弓踩踏發彈力到主弓,上肢弓頂塌通過肩到主弓,主弓再將自身伸張彈力匯合一起再傳導于受力點,而起到發力制敵作用。做弓的材料,如用硬質玻璃制作,其有硬度沒有彈力,若用橡膠制造,其質軟不挺沒有彈力,以竹制弓既有挺力又有彈力,在人身的發力上也應該注意其剛柔問題。
人體的發力是由于各關節接骨脈筒,使氣血通暢,然后以肌肉伸縮將勁傳導敵身著力點。因此,在發力時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為了擊中敵人中線,首先要保持本身在尖相對,選擇敵身沒有支力的虛弱面進行發力。(打懸空)
二、充分掌握時機,要在敵人舊勁已落,新勁未發出時,打時間差。
三、要先踏入敵人中門或側面,以螺旋、滑車力先行破壞敵人重心,再借杠桿原理發力,但必須注意后腳緊隨,不隨就缺一弓,何以補勁。
四、發力須“沾貫用力”要松著去,緊著用任何發力,都必須五弓同時齊放,才能起到效用。
五、發勁須先蓄而后發即先拉弓后放箭。為了保持強大的彈力,弓要拉滿,可別拉折,在我們肢體上欲蓄勁,在收縮關節時,要注意肘、膝不可彎過 90 C。因為,關節一成死角,便失去彈力和弓折不射一樣,王鄉齋先生有句名言:“弧角輪豪放,周身無處不彈簧”。人身之五弓在發力上,是互相輔助,互相影響,一弓缺力,力不全,兩弓缺全身散,五弓齊發一瞬間。
形意拳的變手,應注意起、落、鉆、翻、橫、豎的要求。
手之一動為起,由動直上去為鉆,以后腕稍扭為橫,由扭使之虎口朝上時為翻,即至虎口完全朝上即為豎矣!至豎而近于落,而又未能,或離敵稍遠再以手前去而逼之,此前去之動作叫順,拳譜中“落順不見順即指山而言?!比V中“束身而起,藏身而落”是指一身之伸縮而言,再有“起如風,落如箭,打倒還兼慢”,是指手足齊力擊人而言。既如此,在敵臨身,時機緊迫,無暇贊翻,也沒工夫換步的時候,那只有后腳一蹬,前腳直出,警起四梢前進制敵,這也屬于順字,拳譜上說:“不鉆不翻,一寸為先?!本驼f的是這個道理。
練形意拳應注意身法、手法、腳法、步法等四法。
身法:不可前栽后仰,不可左斜右歪,前一直前進,向后一直而退。
手法:其勁在腕,其力在指,轉動靈活,閉合自如。
腳法:腳起而鉆,腳落而翻,不鉆不翻,一寸而先。
步法:有寸步,疾步,鉆步三法。
寸步、長身用寸力催迫而進,后足一蹬,前足自進,不必換步。
疾步、即馬形步,主要全在后足用力,所謂消息全憑后足蹬即指疾步的特點。
鉆步、一足放直前進,后足隨之,為三個步法中最要緊最常用的贊步法。
形意拳講奇正相生,起也打,落也打,左邊不成右邊打,右邊不成,左邊再來,起也打,落也打,發無虛手,落不空回,要想練好,只有下功夫,此外別無捷徑和竅門。
練拳千遍,無招自通。
形意練法歌:
形意六合一氣元,陰陽奇正互相連。三尖三前與三拳,四梢四透威無邊。
五行生克五道關,起落鉆翻橫豎變。形神一致六合全,七疾致勝莫遲延。
八法上身妙中精,九歌記清功自成。深思苦練藝必精,妄想虛談一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