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2008年第1期——我所認識的武林奇人——范允立
來源:
|
作者:demo01
|
發布時間: 2017-01-21
|
1614 次瀏覽
|
分享到:
我所認識的武林奇人——范允立
--------------------------------------------------------------------------------
■ 張天清
《武當》 2008年第1期
我與范允立先生系同門師兄弟,多年來,飽覽了范允立先生的奇絕武功和高尚武德。今執拙筆把我所認識的范允立先生書之筆端,誠廣交天下武林同道。
范允立先生自幼嗜武,聰慧過人,幼時學習少林拳,在省市武術比賽中成績優異,少年時就已斬露頭角。青年時,他拜技擊名家張香圃(張師當年是國民黨七十四師武術總教官,是當時頗有影響的武術技擊家。其太乙少林拳古樸怪異,出手螺旋,極具實戰價值)為師學習太乙少林功夫,為技擊實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繼而拜形意大家耿霞光的弟子徐時生老師學習形意、太極、八卦,成為徐師晚年的得意弟子。在八卦掌、形意拳方面,多次受到同門師伯沙國政老師的精心指教,悉得形意百形拳、形意大連環、形意雞形四把、形意大槍、八卦掌、游身八卦連環掌之奧理。同門師伯裴錫榮也多次去武漢,亦給范允立指點了八卦掌、形意拳、太極拳等,使其獲益良多。同時,也得到了’同門師兄弟的大力幫助。通過幾年的刻苦鉆研,將八卦掌、形意拳、太極拳融會貫通,功夫精進。特別是其八卦掌自成一體,走練時見首不見尾,變化莫測。凡與人交手時,對方被發出,往往不知其所以然,有些武林人士研究多年,仍不知其理。范允立先生一生酷愛武術,幾十年如一日對中國武術進行研究,如癡如醉,集眾家之長,注重對技擊的研究及武德的修為。很多人認為,中國武術的核心就是技擊,如果武術失去了技擊就沒有任何意義了。而范允立先生認為,武術的核心不單是技擊,還要符合于養生、醫學、哲學、力學、社會學等等,深悟拳與道合。
一九九九年重陽節,首屆中國武當拳國際聯誼大會在武當山舉行(筆者親臨觀摩),內家高手云集武當山。當時,蒞會的還有孫劍云(范老師之師姑)、潘小杰(張占魁徒孫)、賈樹森(孫志君之高足)、林墨根、鄭鈞(趙堡太極拳名家)、傅聲遠(傅鐘文之子)、馬虹等當代武術名家。師姑孫劍云看了范允立表演的八卦掌、形意拳后,高興地說:“不錯!不錯!很好!很好!徐師兄培養出這樣的弟子,后繼有人了?!北本┌素哉茀f會會長賈樹森看了范先生表演的八卦掌后,說:“允立老弟的八卦掌有風格,有特點?!迸诵〗芾蠋熆戳朔断壬男我馊c獅子抖毛功后,拍手直叫好:“這才是咱自家的東西,少見!少見!”近幾年來,全國上下各門各派的來找范先生切磋武技者絡繹不絕,其中大多為有成就的武林人士或從事專業技擊散打人員,甚而不泛世界搏擊冠軍等,凡是來訪者都無不對其精湛高深的技藝和寬宏的氣度、高尚的武德贊嘆不已,通過與范先生切磋交流而成為朋友。
我認識的一個朋友,是某市武術館的館長,在周邊幾個縣市也是頗有影響的武術名師,自幼習武,精心研習唐手多年,以技擊老到、功力醇厚著稱,凡與其較技者無不敗北而歸,稱得上是影響一方的人物。某日,通過筆者的介紹,他與范先生切磋武技。每每與范先生交手,總感觸之如棉,雙腳頓失平衡,如地球失去引力,處處踩空,如墜萬丈深淵,進不能進,退不能退。原來,這就是武林中人常說的“引進落空”。一經交流,才感覺到天之大不可丈量,海之深不可蠡測。從此,他與范先生成為至交,并聘范先生為該館副館長,兼總教練。幾年里,他認真對范允立先生的實戰技法加以研究并痛下苦功,憑他對武術的極高悟性,進步神速,受益匪淺。然而,與范先生反復切磋,卻總不及之,至今仍百思不得其解。
范先生敏而好學,曾拜原中國道教協會會長、武當全真龍門派第二十三代掌門人謝宗信道長為師,學習全真內功心法、醫學及養生絕學,得其真傳,為人治病多以打通經絡為主,治愈了不少疑難雜癥。
近代著名武術家孫祿堂宗師之女孫劍云大師,在晚年見到范先生的武功后,曾感嘆相見恨晚。她認為,范先生悟性極高,是武術奇才,本可傳授孫門絕學,但其自覺年事已高,不可能全面系統地傳授孫門武功,又覺失之可惜,故將孫門最核心的東西——內功心法傳授于他。范先生得其心法后視為珍寶,幾年里閉門謝客,認真體悟,一一印證,結合武當全真內功心法,練就了一身柔綿之體,金剛之軀。體悟到了中和之氣及拳與道合的深刻內涵,深感中國武術之博大精深,深感自身責任重大。筆者不揣冒昧,認為孫劍云老師雖未來得及將范先生列入門墻,但卻讓他掌握了孫門最核心的東西,打破了某些人認為孫門沒傳人的說法。
范允立先生癡迷于武學研究,放棄了自己經營的店鋪及其它賺錢的機會,專心研究武術不二,為挖掘并弘揚中華武術做出了積極貢獻。同時,也非常希望武術界各門派,包括專業研究散打搏擊的精英人士與之交流,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為弘揚中華武術而不懈努力。